互助圈

发信息

  • 发布
  • 管理
首页 > 资讯 > 名医好药 > “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医疗队”——湖南援非医疗记
“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医疗队”——湖南援非医疗记
编辑:jkzj发布日期:2019-06-29 语言朗诵 评论11889
导读:新华社长沙6月28日电(记者帅才)在塞拉利昂的医院,我们看到了援外医疗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解除病痛的希望,他们用不标准的英语和
         新华社长沙6月28日电(记者帅才)“在塞拉利昂的医院,我们看到了援外医疗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解除病痛的希望,他们用不标准的英语和我们道谢,这就是援非医疗队的意义。”中国(湖南)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江海波说。

 上图为中国(湖南)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合影。

6月24日清晨,塞拉利昂,中国(湖南)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顺利与第20批队友进行交接,进驻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,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非任务。

1973年,湖南省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。46年来,湖南向塞拉利昂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员438人次,完成各类手术20多万台,诊治患者83万人次。
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说,湘雅援非医疗队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医疗援外的第一线,从被当地群众赞誉为“驱赶死神的人”的吕云仙医生,到获评“最美援外医师”的叶珂,在波澜壮阔的医疗援非岁月里,涌现了太多感人的故事。

2014年,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严峻,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黄燕和40多名医务人员一起,受命奔赴塞拉利昂,开展病例救治和疫情防控。

回忆当时的情形,黄燕说:“当时当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不断增加,塞拉利昂的医院却成了空房子,当地没有医生留在医院了,只剩下几名临时护士。为了抵御病毒,来自中国的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,在酷暑中身穿厚重的防护服,汗流浃背,24小时轮流值守,实现了接诊的埃博拉患者全部治愈。”

“援非医疗队的成员必须忍受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,所以我在援非的时候,都会给妻子写家书,以慰相思之情。”曾参与援非的湖南省儿童医院医生邱瑜说。

“塞拉利昂,我又来了!”湖南援非医疗队队员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副教授李芸曾四次奔赴非洲,为数百名眼病患者送去光明,她被当地群众称为“光明使者”。

李芸说:“我们在塞拉利昂除了开展白内障手术,还参加了中国驻塞大使馆组织的义诊,到当地学校开展眼科疾病筛查。”

自1973年以来,湖南援塞医务人员为当地培训医务工作者8000余人次。邱瑜告诉记者,在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帮助下,中国援建的中塞友好医院改造完成,成了一所拥有眼科中心、中医标准化诊室、创伤急救培训中心、标准化儿科病房的综合性医院。

湖南46年的援非医疗为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,也展现出中国医生不远万里做生命使者的奉献精神。

“我们不远万里离开家人,来到非洲大地救死扶伤,是因为心中的信仰,”身着蓝色队服的江海波指着胸前印着的中国国旗说,“这就是我们的信仰。”
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
更多>相关热门
更多>作者其他

入驻

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

入驻热线:18175151895

请手机扫码访问

小程序

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

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

请用微信扫码

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,收获商机

微信扫码关注

顶部